中消协调查显示:《电子商务法》知晓率不足六成
- |
- |
《电子商务法》将于201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为了解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法》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以及近期参与网络消费的有关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了《电子商务法》消费者认知情况问卷调查活动。12月16日,中消协公布了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商务法》知晓率不足六成,亟待进一步普及。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渠道投放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12196个。调查还通过舆情系统采集网络消费评论共计335342条。
《电子商务法》知晓率不足六成。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是否知道最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选择“知道”的比例为57.8%。而在知道《电子商务法》的受访者中,52.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不了解”的受访者仅占1.9%。受访者中选择“不知道”的比例有42.2%,说明普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质量不合格和假冒伪劣是电商领域最突出的两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认为“假冒商品屡禁不止”是电商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其次,“质量不合格商品较多”(42.4%)和“线上线下商品质量不一致”(40.6%)占较大比例。质量问题成为消费者对于电商购物关注的焦点。
八成受访者看好《电子商务法》在规范电子商务领域与净化消费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78.5%的受访者对于目前电商消费环境较为满意,说明电商购物消费环境受到多数消费者的认可。81.9%的受访者认为,《电子商务法》对规范电子商务领域与净化消费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改善我国电商消费环境。
近三成受访者表示曾遭遇双11砍单,人均砍单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8.2%。针对2018年双11网络消费情况的调查发现,参与11月11日网络消费的受访者,28.9%遭遇了商家的“砍单”,人均砍单金额344.6元,总金额69.16万元,占受访消费者双11消费总金额的8.2%。电商平台以各种理由取消订单,不仅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也虚增了网络消费交易额,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一定误导。
超半数受访者表示遭遇过跨境电商假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2.4%的受访者在通过跨境电商购买商品时遇到假货较多或真假混卖的问题。此外,通过对消费者的网络评论分析发现,利来国际app的售后服务困难、物流配送时间长、配送质量差等问题同样严重影响跨境电商平台的购物体验。
七成受访者表示遭遇过网络商品售假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0.6%受访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过假货,无论是电商自营商品还是跨境电商购物,假货均是消费者认为存在最严重的问题。而在购买到假货后,仅有12.1%消费者成功获赔,多数受访者因为鉴定困难或者商家不承认有假货而无法进行合理维权。
中消协建议,电商经营者要认真落实《电子商务法》要求,加快提升服务消费者的综合能力;电商平台要履行平台责任,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良性互动环境;严格监管执法,督促电商经营者及电商平台落实责任;拓展宣传渠道,加大贯彻力度,促进形成全民普法浪潮。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文章
- 2019-02-25南京消协组织支持消费者诉讼 剑指预付卡退费纠纷顽疾
- 2019-03-18省消协推荐的华商报记者陈思存当选2018年全国最美消费维权人物
- 2019-02-22广东发起全国首起未成年人消费公益诉讼,要求停止以身高为优惠标准
- 2016-08-24“欧迪芬”等3批次泳装不合格
- 2019-03-07两会观察:强化信用监管 遏制假冒伪劣
- 2016-08-24武汉:“美家乐”等桶装纯净水不干净
- 2019-03-12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十大汽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 2019-02-26中消协发布2018年7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
- 2016-08-25“爱国者”等5组电脑电源未达标
- 2019-03-15家电服务商侵权严重将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