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不断升级 第三方支付成诈骗洗钱关键
- |
- |
近年来,随着国家打击力度加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总体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依附于信息网络的诈骗活动开始花样翻新,对公民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构成严重威胁。
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记者调查发现,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新特点新情况,有关部门正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帮助百姓捂紧“钱袋子”。
骗术不断“升级”
“点点鼠标,日赚数百”“随手转发,月薪过万”……浙江嘉兴的沈女士近日收到一条短信,大意为:沈女士信用积分高,因此特别邀请她通过一个qq号参与刷单,待遇为每天180元至368元不等。沈女士觉得可以赚点零花钱,便添加了对方qq号。首单完成后,她很快收到本金和佣金。对方表示,接下来要连续刷3单才能返钱,佣金也会更高。尝到甜头的沈女士选择继续刷单,不过对方随后要求需要追加3单才能返还佣金。感觉不对劲的沈女士要求退款,对方称可以退款,但是到账要半个月,接着就消失了。而此时,沈女士已损失7万元。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求职进入高峰期,招打字员、刷单、点赞、推广、做家教、加工、代理等网络招聘诈骗也进入高发季,被骗人员包括老年人和很多年轻的求职者。
电信网络诈骗骗术也在“升级”。近日,四川省广元市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共64名犯罪嫌疑人落网。经查,该案犯罪嫌疑人冒用扶贫项目名义,在全国各地吸纳会员、发展“下线”,骗取入会费、资料审核费等,又以办公、租房等需要经费为由向全国各省市县骨干会员借款,并许愿给予翻倍的利息回报,骗取每名会员资金数千至数万元不等,涉案总金额高达1100余万元。
还有一些网络诈骗分子利用公众对理财知识的缺乏,以虚假网络交易骗取钱财。今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在某商品交易网络平台参与了投资交易,两个月内投入60万元却全部亏损,怀疑被骗。经查,该平台通过制作虚假交易软件,用各种手段招揽客户投资,并设置了一系列诈骗流程,最大程度榨取投资者的资金。投资者一旦疏忽大意,很容易上当受骗。
诈骗呈现新特点
专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呈现出多种新特点。
首先,犯罪组织形式由“简单结伙”向“公司化”转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组织日趋严密,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实施流水线式的诈骗活动。其次,犯罪技术更加隐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境外服务器等网络、电信技术,用更具迷惑性、隐蔽性的手段进行诈骗,作案手法更为精准。第三,犯罪形成链式发展。从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和提供,到技术设备制造和销售,再到批量购买他人身份证、银行卡等,相关犯罪利益链越拉越长。最后,受害对象由以老年人为主,向使用qq、yy语音等媒介的中青年人群转移,以学生、白领职员为主。
这些网络诈骗的巨大危害在于,诈骗团伙骗取的资金大多已被挥霍或迅速转移,全部追回的可能性很小。
其中,第三方支付洗钱成为不少诈骗行为得以实施的关键一环。有媒体调查发现,犯罪团伙往往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发行的商户pos机(收款机)虚构交易套现;或将诈骗得手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在线购买游戏点卡、比特币等物品后转卖套现;或将赃款在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多次转账切换,逃避公安机关的追查。北京市公安机关调查还发现,七成被骗资金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走的。
反诈骗还需加劲
为帮助百姓捂紧“钱袋子”,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打防结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战果。专家认为,下一步应在打造合成作战平台上下更大功夫。
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乱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尽快提高其违法成本。目前对第三方支付的处罚依据大多属于部门规章,建议将部门规章提高到立法层面,增强监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相关部门应尽快改变多头管辖、协作不够的情形,形成打击合力。专家建议,司法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对上下游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打击灰色产业链;不同地区的司法机关要加强统一协作和配合,探索建立跨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同时,逐步建立司法、通信、金融等多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打造合成作战平台,合力打击电信网络犯罪。
教会人们快速识别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尤为紧迫。有学者建议,设立官方反诈骗网站及手机应用,第一时间发现并广泛发布、推送相关防骗信息和预警提示,及时曝光典型、易发的诈骗案例,以帮助人们加强防范、学会防骗。同时,还应设置简便、高效的投诉举报端口,以缩小受骗范围。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记者调查发现,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新特点新情况,有关部门正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帮助百姓捂紧“钱袋子”。
骗术不断“升级”
“点点鼠标,日赚数百”“随手转发,月薪过万”……浙江嘉兴的沈女士近日收到一条短信,大意为:沈女士信用积分高,因此特别邀请她通过一个qq号参与刷单,待遇为每天180元至368元不等。沈女士觉得可以赚点零花钱,便添加了对方qq号。首单完成后,她很快收到本金和佣金。对方表示,接下来要连续刷3单才能返钱,佣金也会更高。尝到甜头的沈女士选择继续刷单,不过对方随后要求需要追加3单才能返还佣金。感觉不对劲的沈女士要求退款,对方称可以退款,但是到账要半个月,接着就消失了。而此时,沈女士已损失7万元。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求职进入高峰期,招打字员、刷单、点赞、推广、做家教、加工、代理等网络招聘诈骗也进入高发季,被骗人员包括老年人和很多年轻的求职者。
电信网络诈骗骗术也在“升级”。近日,四川省广元市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共64名犯罪嫌疑人落网。经查,该案犯罪嫌疑人冒用扶贫项目名义,在全国各地吸纳会员、发展“下线”,骗取入会费、资料审核费等,又以办公、租房等需要经费为由向全国各省市县骨干会员借款,并许愿给予翻倍的利息回报,骗取每名会员资金数千至数万元不等,涉案总金额高达1100余万元。
还有一些网络诈骗分子利用公众对理财知识的缺乏,以虚假网络交易骗取钱财。今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在某商品交易网络平台参与了投资交易,两个月内投入60万元却全部亏损,怀疑被骗。经查,该平台通过制作虚假交易软件,用各种手段招揽客户投资,并设置了一系列诈骗流程,最大程度榨取投资者的资金。投资者一旦疏忽大意,很容易上当受骗。
诈骗呈现新特点
专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呈现出多种新特点。
首先,犯罪组织形式由“简单结伙”向“公司化”转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组织日趋严密,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实施流水线式的诈骗活动。其次,犯罪技术更加隐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境外服务器等网络、电信技术,用更具迷惑性、隐蔽性的手段进行诈骗,作案手法更为精准。第三,犯罪形成链式发展。从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和提供,到技术设备制造和销售,再到批量购买他人身份证、银行卡等,相关犯罪利益链越拉越长。最后,受害对象由以老年人为主,向使用qq、yy语音等媒介的中青年人群转移,以学生、白领职员为主。
这些网络诈骗的巨大危害在于,诈骗团伙骗取的资金大多已被挥霍或迅速转移,全部追回的可能性很小。
其中,第三方支付洗钱成为不少诈骗行为得以实施的关键一环。有媒体调查发现,犯罪团伙往往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发行的商户pos机(收款机)虚构交易套现;或将诈骗得手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在线购买游戏点卡、比特币等物品后转卖套现;或将赃款在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多次转账切换,逃避公安机关的追查。北京市公安机关调查还发现,七成被骗资金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走的。
反诈骗还需加劲
为帮助百姓捂紧“钱袋子”,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打防结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战果。专家认为,下一步应在打造合成作战平台上下更大功夫。
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乱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尽快提高其违法成本。目前对第三方支付的处罚依据大多属于部门规章,建议将部门规章提高到立法层面,增强监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相关部门应尽快改变多头管辖、协作不够的情形,形成打击合力。专家建议,司法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对上下游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打击灰色产业链;不同地区的司法机关要加强统一协作和配合,探索建立跨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同时,逐步建立司法、通信、金融等多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打造合成作战平台,合力打击电信网络犯罪。
教会人们快速识别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尤为紧迫。有学者建议,设立官方反诈骗网站及手机应用,第一时间发现并广泛发布、推送相关防骗信息和预警提示,及时曝光典型、易发的诈骗案例,以帮助人们加强防范、学会防骗。同时,还应设置简便、高效的投诉举报端口,以缩小受骗范围。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文章
- 2018-07-04长期不使用需充值激活 预付卡消费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 2018-07-23中消协24小时征集到73件华帝“夺冠退全款”投诉
- 2018-07-12报道追踪:上海市消保委约谈58同城、360、百度
- 2018-07-03空调假维修调查:遥控器乱码收费700多元
- 2018-07-20江苏消保委建议被民航新规采纳 机票退改签阶梯费率将落地
- 2018-07-10揭开“北银创投消费卡”骗局:消费卡根本不可用
- 2018-07-20中消协征集华帝“法国队夺冠退全款”活动投诉
- 2018-07-11上海消保委暗访11家空调维修商 超八成虚构故障小病大修
- 2018-07-04维修领域欺诈频发 专家:网络平台难辞其咎
- 2018-07-05驱蚊产品五花八门,管理盲区亟待整治——小心防蚊产品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