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险”来袭—网上订外卖吃坏肚子能理赔?-利来app

您好,欢迎您进入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

“外卖险”来袭—网上订外卖吃坏肚子能理赔?

  • |
  • |
作者:陕西省消保委 发布时间:2015-07-17 22:21:43
“贴条险”、“跌停险”被叫停的风波还未平息,市面上又一奇葩的险种横空出世,夺人眼球。“用外卖软件点餐吃担心拉肚子?没事有外卖险”……近日,记者发现两家外卖巨头相继推出了“卖外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平台在保险范围上的规定并不相同。“美团外卖”是为“所有在线商家”提供食品安全险;而“饿了么”仅为参与该保险计划的餐厅。推出外卖险,一方面是此前外卖平台食品安全问题频频遭到曝光,平台只好以此来提升自己平台的可信度,打消用户的相关顾虑;另一方面也旨在督促平台自身完善包括商家审核等在内的食品安全机制。但商家推出“外卖险”到底是“跟风”,还是“不得已”为之?从而引发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热议。 “吃坏肚子”就能赔 大订餐网站“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近日均宣布,其分别与大型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外卖险”。在“饿了么”网站记者看到,该平台推出的产品名为“外卖保”,凡是在该平台选择参与该保险计划的餐厅点餐,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用户将获得赔偿;与“饿了吗”不同的是:“美团外卖”客服则对记者表示,我们的平台上面,所有的合作餐厅均参与“外卖险”。但是两家相同的地方是:在该平台上面进行订餐,吃坏了肚子,若想获取理赔,前提是已经严重到需要去医院治疗,并且需要提供医院相关的诊断证明。对于“外卖险”的细节方面,“饿了么”网站已经明确说明:投诉需要食品送达的24小时内进行,超时则无效,以医院门诊挂号的日期为准;门诊单次赔偿金额为200元/人,住院为1000元/人,如是餐厅认定是伪故意的行为导致吃坏肚子,保险则不予赔付。但是“美团外卖”网站上暂时没有“外卖险”相关的赔付细则说明。 2015年4月10日,记者电话采访“美团外卖”客服人员,她对记者表示:“由于外卖险也是近期才推出的服务项目,消费者的反馈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但是销售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前期为了推广,所以采用白送的方式,让消费者进行体验,后期可能会考虑收取一定的费用。不过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推行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能否赔付是消费者的“心病” 2015年4月11日,记者就“外卖险“的问题,采访了多位在北京国贸附近上班的白领,他们基本都表示,既然外卖险是“白送”的,体验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只是不知道赔付过程是否简单快捷,能否真的像宣传的那样,保证能够拿到赔付的钱。对于这份新推出的保险,大家还是都持观望态度。在建外soho上班的许小姐对记者表示,她觉得外卖网站推出外卖险,并且进行捆绑销售,实则为商家的促销手段,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该平台上面进行订餐。 但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外卖险”的赔付流程应该没有那么简单便捷。经常在网上订餐的胡先生对记者说:“网站上对该保险细则显示,若是因为订餐吃坏了肚子,要以医院的诊断证明为准。其他的证明均不予采信。医院怎么能判定吃坏了肚子是由订餐的食物导致,还是吃其他东西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吃完外卖后剩下的食物,一般就扔了,不会留下什么化验证据。所以最终医院也不容易判定出,具体是吃哪种食物导致吃坏肚子。至于后期的保险赔付过程,或不那么容易吧。”在后现代城上班的林小姐也表示,“保险条款中说,如果是餐厅和人为的原因,故意为之导致消费者吃坏肚子,保险则不予赔付。但是同时他也有疑问,那餐厅若是卖了过期的食品,算故意还是非故意?保险公司该如何甄别?” 针对胡先生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美团外卖”客服,他解释道:“具体如何鉴定,暂时只能看医院的诊断结果,因为外卖险刚刚上线,具体的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案例给大家分享。我们平台现在主要也是要预防客户和餐厅联合串通骗保。举个例子:如果客户在餐厅就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过期食品导致拉肚子,保险会赔付;但如果客户在知情的情况下,还继续吃下食物导致拉肚子,那就是骗保的行为了。” 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纵观已被叫停的“跌停险”和“贴条险”来看,“外卖险” 的发展前景还有待观察。关于“跌停险”保监会认为此保险有“博彩”嫌疑,利用“跌停险”对股价波动进行保障有可能进一步放大金融风险。关于“贴条险”保监会则认为,这款产品不符合保险原理,也有违反社会道德公序的嫌疑。 至于“外卖险”是否能够“存活”,新华保险公司研究总监徐慧君认为:“从产品性质来看,投保外卖险并申请理赔的前提是,投保人确实因食用了外卖食品,而受到了人身伤害,并且已经严重到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所以可以基本确定该款保险没有涉嫌”博彩“的嫌疑。当然会不会涉及到违规,则还是要看具体保险规定的相关细则,以及消费者使用中遇到的一些具体情况。但能够确定的是:此类保险产品属于小众产品,市场前景和受众率应该不会很大。” 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提出疑问:保险产品的设计应该遵循大数法则,如果投保量确实不大,无法遵循保险精算的原理设计产品,商家如何给保费,保险公司如何赔付,就缺少了相关数据的理论支撑,所以市场发展还有待考察。正如之前遭到热议的“跌停险”,因为股市风险极高,如果很多投保人都遭遇了股票跌停,还真的不确定保险公司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赔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